NIGPAS OpenIR
川北苍溪地区白垩系红层沉积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侯学文1; 施泽进1; 孙泽轩2; 谭志远2; 田雪松3
2020
发表期刊地质论评
ISSN0371-5736
卷号66期号:3页码:727-738
摘要

四川盆地白垩系陆相红层是中国南方晚中生代陆相红层沉积的典型代表,但也因红色沉积中匮乏古生物化石材料,严重制约了关于四川盆地白垩系红层的地质时代及其古环境背景的理解。本研究基于川北苍溪地区白垩系苍溪组-白龙组岩芯和地表露头剖面样品展开孢粉学研究。研究发现在川北地区白垩系红层沉积特别是灰绿色沉积夹层中富含孢粉化石,孢粉组合中化石组成较为单一,以晚中生代典型化石分子Classopollis占绝对地位为特征(>80%),其次是蕨类孢子,未见被子植物花粉。蕨类孢子以Cyathidites和Deltoidospora(平均1.4%)为主,其次为Osmundacidites(平均0.8%)。根据主要孢粉类型的亲缘关系研究,四川盆地该时期为以Classopollis母体亲缘植物掌鳞杉科(Cheirolepidiaceae)为主的单一森林群落及少量矮生植物组成,干旱气候盛行。化石组合中,本研究首次在川北地区发现了零星Dicheiropollis花粉粒,尽管丰度极低,但其具有跨时短、地理分布典型的特点。首先指示了川北苍溪组、白龙组沉积时代可能为Valanginian至Hauterivian期。其次根据Dicheiropollis的地理分布资料,本研究认为中国东南部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孢粉植物群省与西藏-塔里木Dicheiropollis孢粉植q物群省的界线至少移动到四川盆地东部,推测早白垩世特提斯洋沿岸植物地理分布可能比早期研究中提出的区域范围更宽。

关键词Early Cretaceous Sichuan Basin palaeoenvironmental palynology Dicheiropollis 早白垩世 四川盆地 古环境 孢粉学 Dicheiropollis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716286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nigpas.ac.cn/handle/332004/32427
专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作者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
2.成都理工大学
3.核工业二八〇研究所
4.核工业二八〇研究所
5.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侯学文,施泽进,孙泽轩,等. 川北苍溪地区白垩系红层沉积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论评,2020,66(3):727-738.
APA 侯学文,施泽进,孙泽轩,谭志远,&田雪松.(2020).川北苍溪地区白垩系红层沉积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地质论评,66(3),727-738.
MLA 侯学文,et al."川北苍溪地区白垩系红层沉积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地质论评 66.3(2020):727-738.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川北苍溪地区白垩系红层沉积孢粉组合及其地(2931KB)期刊论文出版稿开放获取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侯学文]的文章
[施泽进]的文章
[孙泽轩]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侯学文]的文章
[施泽进]的文章
[孙泽轩]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侯学文]的文章
[施泽进]的文章
[孙泽轩]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