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GPAS OpenIR
晚二叠世长兴期—三叠纪腕足动物类群组成和纬度分布及演变
柯妍1; 张华2; 侯旭东2; 曾勇1
2018
发表期刊古生物学报
ISSN0001-6616
卷号57期号:1页码:84
摘要

文中通过对晚二叠世长兴期(Changhsingian)至晚三叠世瑞替期(Rhaetian)全球1 421个化石点采集到的9 934条腕足动物化石数据分成九个期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腕足动物随时空分布变化的基本模式。从腕足动物类群的构成上来看,晚二叠世长兴期长身贝目分子占全球总属数44%,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其次为占14%的石燕目,另外7目均不超过10%。经过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长身贝目、直形贝目和正形贝目到早三叠世蒂纳尔亚期(Dienerian)完全消失,而小嘴贝目、准石燕目、穿孔贝目和无窗贝目在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Olenekian)之后开始逐渐恢复,共同成为三叠纪中后期腕足动物的主要组成分子。从纬度分布上来看,晚二叠世长兴期,腕足动物主要分布于北纬40°到南纬80°之间,而科级分异度最高的区域则主要位于北纬0—40°和南纬3°—60°;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后,早三叠世格里斯巴赫亚期(Griesbachian)的腕足动物残存于北纬0—40°和南纬50°—60°区间内,到蒂纳尔亚期仅在北纬0—40°范围内有极少量腕足动物记录,奥伦尼克期腕足动物开始恢复也是从北纬0—40°和南纬50°—60°逐渐向两侧扩大,到晚三叠世几乎遍布全球。

语种英语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nigpas.ac.cn/handle/332004/26263
专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矿业大学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柯妍,张华,侯旭东,等. 晚二叠世长兴期—三叠纪腕足动物类群组成和纬度分布及演变[J]. 古生物学报,2018,57(1):84.
APA 柯妍,张华,侯旭东,&曾勇.(2018).晚二叠世长兴期—三叠纪腕足动物类群组成和纬度分布及演变.古生物学报,57(1),84.
MLA 柯妍,et al."晚二叠世长兴期—三叠纪腕足动物类群组成和纬度分布及演变".古生物学报 57.1(2018):8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晚二叠世长兴期_三叠纪腕足动物类群组成和(764KB)期刊论文出版稿开放获取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柯妍]的文章
[张华]的文章
[侯旭东]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柯妍]的文章
[张华]的文章
[侯旭东]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柯妍]的文章
[张华]的文章
[侯旭东]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