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S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aeonotology,CAS
四川江油渔洞子飞仙关组巨鲕灰岩的成因解释——在微观及超微世界里认识华南早三叠世巨鲕灰岩的成因 | |
周志澄1; 罗辉1![]() ![]() ![]() | |
2018 | |
Source Publication | 地层学杂志
![]() |
ISSN | 0253-4959 |
Volume | 042Issue:002Pages:145 |
Abstract | 作为错时相沉积之一的巨鲕灰岩在我国华南早三叠世地层中广泛出现,在寒武纪之后本已消失的这种沉积类型为什么会在早三叠世又重新出现?在四川江油渔洞子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灰岩的底部,产有一套巨鲕灰岩,通过高倍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的深入研究,首次发现在巨鲕灰岩的鲕粒和围岩中充满丰富的疑似底栖蓝细菌、疑似颗粒状浮游蓝细菌及其他超微化石。根据这些疑似底栖蓝细菌的结构和构造特点,可以划分出下列几种类型:疑似蛛网状蓝细菌,疑似微球状蓝细菌,疑似网格状蓝细菌,疑似蠕虫状蓝细菌,疑似直管状蓝细菌,疑似链状蓝细菌,疑似花瓣状蓝细菌和Renalsis,疑似颗粒状浮游蓝细菌(主要有两种类型:简单的椭球粒和螺旋状球粒)。超微化石包括钙球和铃铛形超微化石。疑似底栖和浮游蓝细菌及其他超微生物的大量繁盛,是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底栖动物大灭绝所产生的后果。这一发现不仅使我们在微观世界和超微世界里重新认识巨鲕灰岩的成因,它是生物和沉积两种主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对巨鲕灰岩的时代分布做出了很好的解释;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重塑当时该地区的海洋古生态系统。 |
Language | 英语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nigpas.ac.cn/handle/332004/25713 |
Collection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Affiliation |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Fachbereich Geowissenschaften, Universitat 3.广西地质调查院 |
First Author Affilication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周志澄,罗辉,许波,等. 四川江油渔洞子飞仙关组巨鲕灰岩的成因解释——在微观及超微世界里认识华南早三叠世巨鲕灰岩的成因[J]. 地层学杂志,2018,042(002):145. |
APA | 周志澄.,罗辉.,许波.,Willems H.,王学恒.,...&陈金华.(2018).四川江油渔洞子飞仙关组巨鲕灰岩的成因解释——在微观及超微世界里认识华南早三叠世巨鲕灰岩的成因.地层学杂志,042(002),145. |
MLA | 周志澄,et al."四川江油渔洞子飞仙关组巨鲕灰岩的成因解释——在微观及超微世界里认识华南早三叠世巨鲕灰岩的成因".地层学杂志 042.002(2018):145. |
Files in This Item: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